菏泽软件开发 济宁软件开发
24小时客服热线:18678812288
开发技术

怎么做好项目软件分析

投递人 ; 济宁软件开发  发布于2014年11月13日    有人阅读

    软件从使用范围的角度,可分为项目软件和产品软件。 
    项目软件:即针对特定某个客户的要求,并仅为其使用的软件。又称工程软件,特点是有明确的合同,严格的工期,约定的维护期等。 
    产品软件:即针对某一领域客户的共有需求而开发的软件。特点是通用、功能丰富而冗余,通过一次性的购买行为获得等。如操作系统软件、数据库软件、CAD软件等。 
    分析的初期,即总体分析阶段,需要得到整体意义上的轮廓需求,此时,应与客户方总工以上层次的人员进行交流,这一层次的人,对未来的系统会有完整的描绘,可以划分出子系统,及其之间的关系,这也是高级管理层对系统的期望。可以以此作为纲领性的文档指导进一步的分析,并约束后续的分析过程,避免需求范围漫无边际的扩大; 
    专业系统分析阶段,通常,客户单位都会有专业分工,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,又会在某些点上发生联系。此阶段应与客户方专工层次的人员进行深入的讨论。这一层次的人,对自己的专业相当熟悉,对专业内的需求会非常到位,大都年富力强,有相当的阅历和理解能力,甚至自己都可以绘制业务流图,总结业务功能点。对他们应充分鼓励,尽量调动其积极性; 
    系统关联分析阶段,在各专业系统得到充分分析的基础上,紧接着就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,这是提升需求档次的关键阶段,也是高级领导层和专工都关心的阶段。通常,客户单位都会有一些零散的软件,如财务软件,部颁软件等,这些专业软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但都是些信息孤岛,客户会很自然的希望能把这些信息融合到整个系统中来,为更多的人所共享。同时,也希望数据能够在各专业系统间顺畅的流动,从而减少重复劳动,提高工作效率。此阶段应把总工层和专工层召集到一起,共同理清系统间的接口。 
    经过这三个阶段,对需求的描述将比较准确和完整。
    有一些需求贯穿了从基层人员到高层领导,对此需求应该从各个角度、各个方位给以描述,总结之后才能得到完整的表达,否则可能会漏掉一些信息。这也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好了基础。 
    比如,在设备管理类软件中,有一个概念叫"缺陷",指由于材料老化或外力作用,使得设备处于不正常的运行状态,但还没有到立刻就酿成"事故"的程度,但如不及时检修,就可能出事。对于设备缺陷业务,就涉及到从班组人员到领导,上上下下对此都非常关心,但各层次的人关心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:领导关心"消缺率"、"消缺及时率";专工关心缺陷类型和处理方法;班组人员关心消缺工作的人员安排及时间地点。缺陷的业务处理流程依赖于"设备缺陷单",如果仅仅局限于从由基层得到的设备缺陷单上的数据结构,无法满足专工层的分析要求:对设备的缺陷情况按类型、零部件、型号、生产厂家等分类统计,为设备采购时作为选型参考、调整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检修周期以减少缺陷发生的频率等,因此需要在原来的设备缺陷单上增加一些相关信息。 
    由于需求将作为设计的基础,弄清所有的数据项的来龙去脉对于设计是必不可少的。不能有模糊不清的地方,同时通过对数据项来源的分析,可以让分析人员更清楚的看到数据的流动情况,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需求点。
    由于分析人员对软件技术非常熟悉,一些由于技术所带来的潜在需求对于客户来说,一般很难被发现。不实现这些需求,对整个系统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;实现这些需求,则会锦上添花。 
    对这些潜在需求,会有两种处理方式:告诉客户,客户会得到启发,可能进一步提出新的需求,会有一些更大胆的想法,从而扩大了需求范围,增加了工作量,甚至会影响到工期;不告诉客户,等客户想到了再说。 
    这些需求如果对于产品软件,可能会是一个卖点,要尽可能的去挖掘。但对项目软件,考虑各种风险,有时候可能会回避,或对客户隐瞒。不管是否告诉客户,分析人员还是应该去挖掘,最起码可以作为自己的知识积累。
    分析完成后,需要形成《需求分析报告》,应采用规范科学的报告模板,通过ISO或CMM的企业,其模板大都非常详尽,不仅仅作为报告模板,还可以指导分析过程。 
    领域知识对于分析人员很重要,这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进度。分析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这些,不断积累,并进行比较和总结。 
    面对一个新的客户时,分析人员首先必须抱着谦逊的学习的态度,把这看成是丰富领域知识的机会。但并非客户单位的任何层次的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,随着分析人员接触的领域客户不断增多,分析人员对该领域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,逐渐会成长为领域专家,会有很多地方超过客户对领域的理解,此时,要以自己的深入理解去指导客户,说服客户,甚至纠正客户的一些错误的认识,得到客户的信任与尊敬,这对迅速顺利的完成需求分析会很有帮助。
    这是技术型分析人员经常碰到的情况,认为分析出错综复杂的关系,花哨的图表才能显示出分析水平高,其实,分析经常要经历"简单-复杂-简单"的过程,前一个简单表现为分析人员"认为简单";随着分析的深入,原以为简单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;最后,经过概括、消化、分解,使得需求简单明了。 
    由于项目工期紧,或者客户单位地理位置偏远,不想反复去现场,希望通过一次需求分析就能得到完整的不再改变的结果。有这种情况时,表现为分析人员对客户方配合人员穷追猛问,或坚持要求配合人员做出保证,承诺需求范围不再扩大等等。结果往往是双方关系紧张,配合人员怕担责任,提出过多的灵活的、可配置的一些要求,无端增加了后续设计和编码的工作量。一次到位的想法是不现实的,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,用户经常会提出以前没想到的需求,或者更改已有的需求。需求必然有一个迭代的过程,变是不可避免的,关键是对于变化的控制,比如通过正规而繁复的流程提高需求变化时客户付出的代价:告知客户如此变化将会使工期延长,或需要追加资金等等,尽管对于"软件属于买方市场"的现状来说,开发方往往叫不起这个板,但这样的控制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。 
    陷入这一误区的分析人员,往往自己的领域知识欠缺,对客户的需求是否合理,缺乏分辨能力,只能由客户牵者走,这样会带来很大的风险:造成需求冗余,项目返工,更有对需求变化失去控制的危险,随着项目的开展,整个开发团队会越来越痛苦。所以必须加深自己的领域知识,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引导,进而拒绝客户的不合理需求。 

上一篇:软件开发项目控制

下一篇:医院设备管理软件——软件开发